今天,第十八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。此次展览以“魔都新春购物指南”为主题,聚焦、挖掘上海人关于过年购物的有趣风俗和现象,通过六个部分向观众呈现了上海过年,如何吃得“落胃”,穿得“登样”,出客送礼“捂心”……展览用近4万字的故事、逾250张照片、40件藏品,提及100多个场所约112件海派特产展现了上海人过年的态度。 春节的菜场,喧嚣而有序。其中腊味,是很多人心中的一种专属于春节的念想,也是家乡的味道。此次展览呈现了海派腌腊的壮观景象:“不计其数的腌腊悬浮在各个菜场各家摊位广阔的空中世界。”“腊肠、咸肉、咸鸡咸鸭、风鹅门腔,……来自五湖四海的腌腊艺术品齐聚一堂。”每一块腌腊下面几乎都吊着一块说明牌,还有摊主采用了扑克牌,注明所属顾客。海派腌腊被戏称为以腌腊为主题的年味艺术展。而且腌腊界还有“私人定制”服务——多种口味的腊肠代加工服务。通过展览,观众可以感受到,上海的菜场蔬菜摊自带文艺气息,环境越来越精致,食材处理精细,在菜场里,“买汏烧”的上海爷叔们也有着自己的买菜文化。 因为电视剧《繁花》,今年的时尚圈兴起了90年代的复古风潮。此次展览“拎”出来的老上海味道衣食物店,每个观众都可以跟着“指南”来一场“购物CityWalk”,穿梭在这些商品与店铺的前世今生里,演绎自己的“繁花”。比如走进灵石路服饰市场,上世纪90年代的“超级国际大牌”皮尔卡丹、梦特娇、欢腾、老人头、华伦天奴……应有尽有。市场里年轻人,踩脚裤、蘑菇头、萝卜裤、垫肩西装是必需元素,现实版“汪小姐”“玲子”“李李”复古穿搭的小姐姐也不在少数。 展览还为观众盘点了不少“承包上海人年节记忆”的特产:五香豆、大白兔奶糖、南翔小笼归结为“老三样”;这些年国际饭店蝴蝶酥、哈尔滨杏桃排、红宝石奶油小方、凯司令栗子蛋糕等海派西点慢慢被发展成了“上海特产”的头牌。记得《繁花》中的至真园里有一道菜叫“苔条小黄鱼”,在老字号的点心柜台或本帮菜的各色菜肴中,苔条的出镜频率非常高,这道经典的苔条拖黄鱼,在现实的上海,沈大成、光明邨、德兴馆、富春小笼、瑞福园、保罗酒楼……菜单上都有。展览中,观众还能看到上海泡饭,这是上海美食的底子。它适合城市快节奏的生活,丰俭由人。上海泡饭的小菜是泡菜文化的精髓,一碗泡饭,便道出了一户人家的底细,城市的过去,和上海人的身份认同。80后小时候不喜欢吃的泡饭,长大了却成了乡愁。 市群艺馆策展人陆寅兰希望展览能为大家提供更多的“购物CityWalk”路线,让大家这个年节里可以多走走,买到适意的年货,感受上海的“里子”,在年节里、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上海风情。据悉,展览将持续至3月3日,作为市群艺馆龙年春节活动的一部分,市群艺馆春节8天不打烊,龙珠书签DIY体验活动、龙年灯彩亲子体验活动、海派面塑亲子体验活动、海派剪纸亲子体验活动等非遗手工活动,及上海故事汇、市民艺术课堂、数字电影放映轮番上演,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上海市民度过一个美好的春节。(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) |
如今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“吸猫撸狗”视为人生一大乐事,
(央视财经《正点财经》)假期里,很多人选择外出游玩,纵